融到D轮的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从北京起步,到扎根苏州和杭州,一家融到D轮的明星独角兽于近日冲向港股。
在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与AI的过程中,镁伽科技打造出覆盖生命科学、化工、餐饮、农业、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的一系列自主智能体,并在服务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瑞幸咖啡等客户中,一年的收入接近10亿元。
一路走来,从高盛、臻云创投、英诺天使基金、Granite Asia、创新工场、亚投资本、愉悦资本、明势创投、博世创投、戈壁创投、经纬创投、药明康德、中金资本、苏州国发创投、义翘神州、园丰资本、泰合资本、新加坡蘭亭投资等手中拿到超27亿元后,这家公司的估值达到105亿元。
85后潮汕人带队,干出一家明星独角兽
镁伽科技的故事,得从三位共事多年的好友讲起。
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学习通信和自动化的黄瑜清于2009年进入普源精电工作。那个时候,分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乔志新和张琰,已经加入了这家电子测量仪器公司。
在多年的共事中,拥有相似技术背景的他们,逐渐成为某个项目或产品的负责人,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当时,通过与生命科学行业里的客户打交道,他们意识到将生命科学实验室场景自动化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看到汽车、消费电子等制造业已存在成熟的自动化技术,黄瑜清和乔志新、张琰萌生了利用智能机器人将科学家从重复性的实验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念头,并于2016年6月在北京创办了镁伽科技。
或许是由于家人大多在做生意,出生于潮汕且三人中最年轻的黄瑜清被选为CEO。在这位85后创业者的带领下,镁伽科技以“自动化”为工具,开始重点探索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生命科学领域智能自动化。
创业初期,他们试图为客户研发机器人本体来打造标准化产品,同时会花18-24个月和客户一起打磨产品。由于身处全新的领域,这家公司的资金链曾几次差点断裂,最终还是靠着创始团队抵押房子渡过难关。
当时间来到2019年,镁伽科技发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于是选择从机器人本体研发厂家转型为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定,在经过组织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后,他们“重新开始创业”。
为了离客户和产业链更近,这家公司又来到苏州和杭州,并将总部落在苏州工业园区和青山湖科技城。
不管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拥有深厚产业资源的苏州工业园区,亦或是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核心支柱产业的青山湖科技城,都对他们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通过将AI与软硬件结合,镁伽科技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生命科学、化工、餐饮、农业、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这家明星独角兽最终来到港交所门前。
提供自主智能体,一年入账近10亿
能够撑起一个IPO,镁伽科技凭借的是一系列自主智能体。
通过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与AI,这家公司拥有了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和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
按照他们的说法,智慧实验室自主智能体可无缝适配任何规模的非标环境与实验室,兼容不同条件、设备类型、工作流程和协议,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实验室的实验需求,比如分子诊断等。
典型的案例便是核酸检测。2020年8月,在决定进入这个市场后,他们只用了25天便完成从立项到交付第一台样机(样品前处理的产品),累计服务了数以亿计的核酸检测,最终在分子诊断行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至于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体,除了可实现微显示、晶圆、芯片及锂电池的精密检测,也能在制造场景中提供套刻量测和光学关键尺寸量测等高精度量测技术,比如晶圆缺陷检测等。
这些自主智能体的获得,源于他们在研发上的长期投入。从2022年开始,镁伽科技三年累计在研发上投入超10亿元。到了2024年底,这家公司拥有超450项授权专利,同时提交了超550项专利申请和超60项PCT申请。
有过硬的实力作为基础,镁伽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最终获得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万华化学、瑞幸咖啡、英飞凌科技等超880家客户的认可,近年的收入得以不断增长。
翻看招股书,这家公司的收入从2022年的4.5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与此同时,他们的毛利率也由约24%增长到29%。
由于巨额研发、股权激励、优先股账面价值变化等因素影响,镁伽科技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在2022年至2024年的净亏损分别约为7.59亿元、7.42亿元、7.8亿元。
对于他们而言,手握超4.5亿元现金,再加上15亿元在手订单,在IPO之路上显然拥有不少底气。
融资超27亿,估值达105亿
一路融到D轮后,镁伽科技累计拿到超27亿元。
在公司刚起步的数年时间里,由于生命科学自动化对于不少投资人而言,是一个相对不容易看懂的产业,他们的融资推进得并不顺利。每次见投资人时,黄瑜清都要先向对方介绍“生命科学”的概念,以及“生命科学自动化”是否是一个真实的需求。
从创业之初拿到个人投资,到种子轮获得高盛投资,镁伽科技随后一直到2019年6月,也只得到臻云创投、英诺天使基金、Granite Asia、创新工场、逐鹿资本、亚投资本、愉悦资本、明势创投、博世创投、戈壁创投等10家左右投资机构的支持。
在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看来,当时的风口还不在镁伽科技这类“硬科技”上。虽然市场还没有迹象,但他们判断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中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于是在“共识”尚未形成的阶段果断出手了。
当时间来到2020年10月,镁伽科技在6个月左右连续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为Granite Asia、创新工场、亚投资本、愉悦资本、博世创投、明势创投、经纬创投、药明康德、中金资本、苏州国发创投等。
其中,经纬创投和药明康德分别为这家公司不同轮次的领投方。
那个时候,经纬创投发现对方在生命科学等多个垂直领域都沉淀了极强的技术、工艺、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已得到多家下游灯塔客户的认可,是国内少有的生命科学领域自动化专家。
对于药明康德而言,他们则是希望与镁伽科技在新药研发等多个环节展开合作,积极探索实验室智能自动化技术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在选择资本合作伙伴上,黄瑜清认为跟谁站在一起很重要,同时更看重投资人与公司对很多重要事情上的认知是否一致,“关键认知一致了,后面的合作也会更顺利。”
一年后,这家公司又从高盛、Granite Asia、创新工场、亚投资本、新加坡蘭亭投资、鸿为资本、义翘神州、园丰资本、泰合资本等手中拿到2.55亿美元,正式成为独角兽。
当时,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直言,在科技交叉越来越频繁的当下,AI和自动化已成为底层“数字基建”,跟各领域的技术交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创新突破,而镁伽科技是“AI+Science”领域的典范。
巧合的是,完成Granite Asia、创新工场、亚投资本、中金资本、苏州国发创投等投资的超1300万美元D轮融资后,镁伽科技次日便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上市前,创新工场持股15.07%,为第一大外部股东,仅比黄瑜清等创始股东持股低1%左右。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镁伽科技的估值已达到105亿元。这也意味着,创新工场的持股价值接近16亿元。
这样的股权架构,与黄瑜清每一轮都坚持尽量拿足够多的钱有关。
在包括他在内的管理团队看来,不管是选择市场方向,亦或是研发产品,都是一次投资,而投资和创新存在风险,需要足够多的钱给公司上好保险。
正如黄瑜清所言,“只有这样,无论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还是要做重要决定的时候,我们都能有更多的底气做正确的事,而不会因短期目标而迷失和动摇长期的战略。”

【广告】全网项目交流群
扫码进QQ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7-07 11:09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融到D轮的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从北京起步,到扎根苏州和杭州,一家融到D轮的明星独角兽于近日冲向港股。在专注于机器人自动化与AI的过程中,镁伽科技打造出覆盖生命科学、化工、餐饮、农业、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