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板块估值回归正当时,行业龙头凸显成长韧性...
文|王博 出品|天下财道
在政策、资金等多重利好共振下,近期A股市场吹响反弹号角,而金融板块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银行、保险、证券、多元金融轮番表现,带动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
其中,保险指数在上半年表现亮眼,在A股和H股市场均跑赢大盘,保险板块估值修复趋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2024年,国内保险业迎来业绩爆发之年,五大险企年报纷纷报喜,负债端与投资端均有良好表现。今年1-5月,保险业保费收入继续呈现增长势头,负债端经营指标稳步改善。
同时,各大研究机构也对上市险企的投资价值普遍看好,尤其是业绩稳定性较优的中国平安等行业龙头,后续估值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复苏周期
随着人民群众保险保障需求日益增长,保险业景气度明显改善,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带动行业保费增速持续回升。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披露的保险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较4月进一步扩大。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28万亿元,同比增长3.3%;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增长5.2%。
可以看出,寿险保费增速持续向好,财险业务表现稳健。有行业分析认为,今年三季度预定利率再度下调将缓解行业利差损风险。
事实上,由于行业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以及资本市场回暖撬动投资收益,2024年保险业已实现全面爆发,上市险企的业绩纷纷报喜,核心价值指标企稳回升,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
2024年年报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共取得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同时披露的总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例如,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高达12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48%。其不仅保险业务稳健发展,保险资金投资业绩也相当优异,投资组合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投资收益水平位于市场前列。
步入2025年,A股上市险企业务经营整体保持平稳,一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亿元,同比增长1.4%。总体来看,寿险新业务价值延续增长态势、财险综合成本率均同比改善,负债端取得较好表现。
今年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一行一局一会”提出多项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加大险资入市力度,包括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下调保险公司股票投资偿付能力风险因子10%,再批复保险公司长期股票投资试点600亿元,以及保险业支持外贸和科技行业的相关政策。
凡此种种,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华泰证券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鼓励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补充资本的提法更多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以应对低利率下保险行业经营面临的潜在不确定性。政策总体更有利于行业头部公司。
攻守兼备
今年上半年,A股保险指数上涨7.81%,大幅跑赢上证指数2.76%的涨幅。6月20日至25日,保险指数走出四连阳。其中,中国平安“A+H”股联袂上涨,股价均创今年以来新高,H股总市值重上万亿关口。
在低利率时代,高股息资产凭借稳定现金流与低估值优势,成为资金“避险+收益”的配置选择,而保险股的分红向来“大气”。
盈利能力的提升驱动上市险企超预期回报投资者,2024年分红金额均同比上涨。
例如,中国平安拟派发2024年全年股息为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接近38%,分红总额连续13年保持增长,分红总额连续13年增长。
对比其他红利资产,整体低估的保险股更具性价比,投资价值被研究机构普遍看好。
兴业证券认为,保险板块后续估值空间进一步打开的催化点有三:一是投资端利率和权益市场表现;二是保险公司固收和权益投资结构的优化;三是产品结构向分红险为主的结构调整。尤其是分红险销售,存在超预期可能,若被验证将降低负债刚兑压力,缓解利差损风险,将为打开保险估值更大修复空间带来重要支撑。
国泰海通证券则预计,保险公司负债成本改善以及资产配置结构优化利好资负匹配改善。基于市场配置力量增强,低估值且欠配的保险股价值凸显。
招商证券也认为,随着股市向好带来资产端催化、基本面改善支撑估值修复和公募新规后资金面加持,低估值、高弹性的保险板块有望成为市场攻守兼备之优选。
龙头凸显
作为保险行业龙头,中国平安持续推动战略转型,“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据悉,中国平安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多年来秉持“专业,让生活更简单”的服务理念与经营宗旨,提供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医疗、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员工、股东、社会创造价值。
公司综合金融模式不断夯实个人客户经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截至今年3月31日,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45亿,较年初进一步增长,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留存率达98%。
在医疗养老方面,公司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到服务。截至今年3月31日,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创新的背景下,中国平安也在数智化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以AI科技赋能金融主业“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
中国平安自研垂直AI大模型,加速赋能生态应用,同时聚焦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位列全球金融科技、医疗健康专利榜首。公司还构建行业领先的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搭建三层大模型体系,形成垂域行业壁垒,持续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日前,中国平安“零息”可转债发行,彰显出其作为头部险企的底气。
今年6月4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拟发行117.65亿港元H股可转债,票面利率为零,2030年到期。6月11日,公司宣布其H股可转换债券发行工作已顺利完成。
中国平安曾于去年7月22日发行35亿美元可转债,该债券票面利率为0.875%。本次可转债票面利率降为0,意味着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
东吴证券认为,相比此前美元可转债,本次可转债融资成本更低,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并且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为相关战略推进和业务发展提供充足支持。
当前保险板块估值修复动能充足,构筑坚实竞争壁垒、业绩稳中有进的中国平安,亦有望启动价值增长新引擎。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广告】全网项目交流群
扫码进QQ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07-07 09:00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保险板块估值回归正当时,行业龙头凸显成长韧性...
文|王博 出品|天下财道在政策、资金等多重利好共振下,近期A股市场吹响反弹号角,而金融板块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银行、保险、证券、多元金融轮番表现,带动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其中...